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海峽兩岸>臺灣新聞
分享

大陸美食火爆臺灣

大陸小吃梅花糕受到臺灣年輕人喜愛。游定剛攝

大陸美食火爆臺灣

臺灣夜市中售賣大陸零食的攤位。圖片來源:臺灣《聯(lián)合報》

大陸美食火爆臺灣

臺北萬華區(qū)的柳州螺螄粉店。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攝

近期,臺灣夜市有攤販開賣大陸傳統(tǒng)小吃梅花糕,軟糯香甜的口感很快就征服了一眾食客。大批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前去大排長龍,“搶購梅花糕”一度成了網上熱門討論話題。不止梅花糕,越來越多大陸美食在臺灣街頭和餐桌出現(xiàn)。它們有共同特點,那就是網絡口碑好,深受年輕人喜歡。

一樣的人間煙火

有臺灣網友在小紅書上發(fā)文介紹,臺北士林夜市的梅花糕,有紅豆泥、芋泥和起司玉米3種餡料可以選擇,吃起來甜甜糯糯,熱乎乎的,“很適合冬天”。另一個熱愛美食的島內網友也發(fā)帖稱,以前夜市比較常見的都是臺式、越式、日式、泰式或意式小吃,但最近逛夜市發(fā)現(xiàn)大陸美食越來越多。

大陸美食為什么突然火爆臺灣?

有人說,近年隨著TikTok(抖音海外版)等社交平臺的發(fā)展,酸菜魚、螺螄粉等美食被臺灣消費者知曉并追捧,風靡一時。例如,螺螄粉作為大陸柳州的一道特色小吃,酸酸辣辣、帶著獨特味道,讓島內消費者耳目一新。加上網紅吃播與大陸影視劇的推波助瀾,爆紅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

另一方面,海峽兩岸論起飲食,雖受食材、烹調、口味等因素影響各有特色,卻有著相同的基因。有島內同胞告訴記者,其實臺灣很多食品都源自大陸,“蔥油餅什么的都是”“蚵仔煎、豬血湯原本就是福建小吃”。如今大陸美食再度渡海而來,天然就讓島內民眾有一種親近感,充分說明兩岸同文同種、同風同俗,有一樣的美食愛好,一樣的文化品位。

臺灣媒體認為,過去臺灣美食名聞遐邇,不少大陸觀光客來臺灣,就是要品嘗地道的島內佳肴。民進黨當局上臺后一味“抗中”“反中”,不但致使大陸赴臺游客少了,反而大陸的零食小吃成為臺灣“地攤經濟”的靈感源泉,許多靠擺攤為生的小販生意因此更加火爆,還滿足了無數(shù)臺灣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味蕾。這也太反諷了。

年輕人的心頭好

在社交平臺“臉書”上,一個名為“酸菜魚關注組”的成員數(shù)已經超過了3.3萬,還有不少臺灣年輕人陸續(xù)進組。在臺灣,酸菜魚已成為大多數(shù)網紅探店博主的必打卡項目。一口酸菜一口魚,從辣度、湯頭,再到食材進行點評,正成為這些博主的日常“標配”。

同樣的也包括螺螄粉,在島內美食博主的視頻中,從開箱介紹到味道評比,一個都不能少。不少島內消費者開始通過代購、團購等方式購買、嘗鮮,臺灣街頭也出現(xiàn)越來越多的現(xiàn)煮螺螄粉店鋪。

網絡“打call”熱潮中,年輕人占絕大多數(shù)。臺灣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張弘遠認為,對衣食住行、流行文化的品位和關注,兩岸年輕人是互通的。正因此,不少臺灣青年熟知大陸的網絡流行語,對大陸熱門手機軟件了如指掌。他們在社交平臺上表示,每天都會“爬”很多的“種草”筆記,不論是酸菜魚還是此前的椰子雞、螺螄粉、梅花糕,大都是通過大陸網友們的“種草”了解到的。

顯而易見,通過社交平臺的助力,臺灣民眾對于大陸飲食文化的接受年齡層,正在快速下降。大陸經典零食魔芋爽近年來在島內中小學生中更是流行。有臺媒稱,受孩子影響,家長試吃過后都愛上,開始在淘寶團購。機敏的島內業(yè)者嗅到商機,紛紛引進并上架,從各大賣場、便利店到全臺夜市都能看到。

舌尖上的兩岸情

其實,不僅是大陸美食在島內暢銷,臺灣的仙貝、牛肉面、珍珠奶茶也早已深入大陸民眾生活。這更加印證了兩岸美食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深度連結。有臺灣雜志評論說,大陸美食“逆襲”臺灣,是大陸不斷發(fā)展壯大后軟實力輻射的自然現(xiàn)象。

這自然讓“逢中必反”的民進黨如鯁在喉。綠營側翼曾大張旗鼓地叫囂螺螄粉“入侵”臺灣,臺當局經濟主管機構稱并未開放大陸螺螄粉進口云云,并要求網絡電商及實體店全面下架。有網友痛批,民進黨讓真正有毒的“萊豬”、核食等一路暢通,卻對大陸美食說禁就禁。

但怎么可能禁掉呢?!據(jù)臺媒觀察,即使在“綠到出汁”的臺灣南部夜市,掛上“河南美食”“抖音熱銷”等宣傳語,銷量還是賣到爆。臺灣《旺報》評論指出,小吃的尋常味是人們對食物的感知,也是對日常生活點滴累積的記憶。千人千味,但口有同好,這是歷史的記憶、DNA的痕跡。味道與生活的緊密交織,使飲食文化透出一種無形的力量,這一力量是跨越世代的感情連結,溫暖著兩岸的人心。

不僅是美食。近年來,一些大陸年輕人喜歡的網絡流行舞蹈、歌曲同樣也受到臺灣同齡人的喜愛,比如最新的“科目三”神舞技術大比拼,就正火爆島內。這是兩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在網絡時代獨特的交流方式,也是兩岸融合發(fā)展過程中新的文化交流現(xiàn)象。(來源:海外網)

責任編輯:莊婷婷

       特別聲明: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。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及時與ts@hxnews.com聯(lián)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,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。

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首屆福建中青年美術書法作品雙年展在省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(lián)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