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海峽網(wǎng)>專題地圖>專題要聞
分享

影動指尖 “荷花仙女”喚醒千年皮影記憶

李娟(右一)教外國小朋友學習皮影戲。本人供圖

中國青年網(wǎng)北京1月24日電(記者 張群)“最近在準備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月上要表演的節(jié)目,叫《歡樂生肖》,目前正在緊張排練中。”濟南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李娟告訴記者,春節(jié)臨近,她希望能用皮影傳統(tǒng)藝術給大家?guī)ス?jié)日的祝福與問候,為春節(jié)喜慶氛圍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據(jù)史書記載,皮影戲始于西漢,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底蘊厚重。在泉城濟南,皮影戲作為一股“新生力”,見證了中國近代百年來的歷史巨變。

2008年,濟南皮影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擴展項目名錄,李興時當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。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譽,也是一份沉重的責任。自此,李興時、李娟一家肩負起傳承的使命,經(jīng)過不懈努力,濟南皮影戲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與活力,卡通皮影、斗牛士皮影和日語、英語配音的皮影戲橫空出世,備受歡迎。

百年傳承 融匯山東琴書等特色曲藝

李家皮影戲的傳承,是濟南皮影戲歷史的縮影。

1917年,一個偶然的機會,李家皮影創(chuàng)始人李克熬結識了一個“挑影子”的人,此人能夠憑借一雙靈巧的雙手和獨特腔調的說唱,將巴掌大小的“小人物”賦予靈動的生命。自此,李克熬便一發(fā)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皮影戲,并結合當?shù)靥厣幕?,不斷地繼承和發(fā)展。

上世紀八十年代,李興時創(chuàng)作的皮影戲版《西游記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,并傳播到東南亞一帶,李家皮影崛起。

影動指尖 “荷花仙女”喚醒千年皮影記憶

李興時皮影戲版《西游記》。本人供圖

“濟南皮影戲的一大特點是,藝人既要做得了皮影也要唱得了皮影戲。一般情況下,兩人一臺戲或者一人一臺戲。”李娟介紹說,陜西皮影戲的皮影制作和皮影戲表演是兩個行當,有比較完備的體系。

但是,由于從業(yè)人員較少,濟南皮影戲從皮影雕刻制作,到劇本創(chuàng)作、導演,直至表演等所有的環(huán)節(jié),都是皮影藝人自己完成,“有時候一臺戲,需要二十幾種配音,我一個人可以全部搞定。”李娟說,配音不是簡單的“出聲”即可,而是需要根據(jù)人物特點,自如切換腔調、控制語氣起伏。

在百年的傳承發(fā)展中,濟南皮影戲吸收了山東琴書、西河大鼓、快書、評書、墜子、相聲、小品等曲藝特色,并深深地扎根于濟南當?shù)厮囆g土壤之中,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。“早期濟南皮影戲表演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腳本,除了一個故事主線是確定的,語言的組織幾乎全靠現(xiàn)場發(fā)揮。”李娟說。

所謂皮影戲,包括皮影和表演兩個部分,沒有皮影也就無所謂表演,而制作皮影的材料也十分講究。清末時期,濟南皮影的制作材料是容易買到的獸皮,包括豬、羊、牛、驢皮,獸皮經(jīng)過刮毛、浸泡、晾干之后,進行繪制、雕刻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隨著李家皮影日益受十里鄉(xiāng)親的歡迎,街坊鄰居自家殺豬宰羊后經(jīng)常會特意把獸皮留下來,送給李家做皮影用。

“獸皮制作的皮影雖然保存時間長,但缺點是易吸潮,表演遇到陰雨天,容易受潮卷邊,不貼屏幕。”對此,李興時嘗試用塑料制作皮影,以讓觀眾欣賞到更好的表演效果。

精雕細刻 一人舞動20多個皮影人

皮影是李家吃飯的家伙,養(yǎng)活了五代人。

似乎從有記憶開始,李娟的生活就沒離開過皮影。小時候,李娟經(jīng)常看見爺爺拿著皮影,但當時,爺爺不允許她動皮影,更不允許她以后從事皮影戲方面的工作。

不過,從六七歲開始,李興時會每天給李娟布置一個作業(yè):畫一幅畫。隨著李娟畫功的不斷進步,每日課后作業(yè)難度不斷升級,李興時開始要求她每天拿出半小時來練習剪紙。

“爺爺經(jīng)常搬個板凳坐下,給我個側臉,讓我以最快的速度剪出他的側影。”李娟笑著說,有時候爺爺讀書看報,覺得插圖上的人物造型十分有特點,就會立馬拿著報紙找到李娟,指著上面的人物一字一句地說:“今天你就畫這個。”

“其實,有時候還挺不想畫的,小孩子嘛,老是想著放學后能出去玩。”李娟坦言,曾經(jīng)埋怨過爺爺施加于她的重壓,但因為懼怕不怒自威的爺爺便只能加快畫畫的速度和質量,無形的壓力反而給了她極大的動力,促使她的畫技日益精進,效率越來越高。

再到后來,一幅畫、一幅剪紙變成了九格漫畫。李興時要求李娟每天畫出九格漫畫并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,能講得通,這一天的繪畫作業(yè)就算是完成了,否則,繼續(xù)改直到他滿意為止。

“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訓練,我漸漸地喜歡上了皮影,這也對我后來從事皮影戲的傳承有很大幫助。”李娟感慨地說,10歲那年,爺爺看她是真心喜歡皮影,再加上希望李家皮影手藝傳承下去,便開始手把手地教她學習皮影戲。

15歲時,李娟獨立登臺演出了人生的第一部皮影戲《荷花仙女》,20多個皮影小人在她的手中不停地舞動,時而跳起舞,時而翻跟頭。

《荷花仙女》的演出對李娟來說意義非凡,所有的人物造型都是她反復揣摩人物特點,精心繪制雕刻出來的,“美女多為陽刻,光留臉上的邊,中間都刻空,表現(xiàn)女人精致;丫鬟多為陰刻,留的多一些……”李娟滔滔不絕地說著每一個細節(jié),仿佛說的是昨天發(fā)生的故事。

一個人物造型,光繪制就需要花費一兩天的時間;而一個完整的皮影則需要幾千刀的精雕細刻,花費時間少則三天,多則十天。“皮影人物的脖子、手等與竹竿的連接點,經(jīng)常使用的話易斷裂,需要修補或者重做,皮影顏色也得定期加固。”李娟說。

推陳出新 皮影助力公益、走進校園

李娟大學的專業(yè)是兒童英語教育,2007年大學畢業(yè)后,她成為一名幼教老師。

全職從事皮影戲文化傳承工作,是李娟之前所從未想過的事情,直到2008年,濟南皮影戲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擴展項目名錄。

緊接著,演出、宣傳、進校園等各項活動紛至沓來,“非遺傳承必須干,要干就要盡力干到最好。”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,當時69歲的李興時又開始忙碌起來,每天早晨天還不亮就張羅著檢查皮影、竹竿,準備搭建舞臺的道具。

“爺爺年紀大了,每天起早貪黑,太辛苦了。”李娟心疼爺爺,經(jīng)常抽空給他打下手,再加上自身有教育工作者的經(jīng)歷,皮影戲進校園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她的肩上。

隨著國家和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越來越重視,李興時的演出活動急速增長,進校園的傳承宣傳越來越多,于是,李娟索性辭職,全職從事皮影戲文化傳承事業(yè)。

“我現(xiàn)在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都要進校園,教孩子們皮影制作和表演。”李娟說,她還編了關于皮影戲的教材,理論部分則由學校老師平時上課時進行講授。

李娟認為,皮影戲進校園,對非遺未來發(fā)展發(fā)揮了里程碑作用。在與教學的過程中,她會根據(jù)學校特色及學生年齡段,并結合時代新聲音進行創(chuàng)新,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課程和皮影戲,讓皮影戲煥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

2014年,李娟參與表演大型舞臺劇《我家就在岸上住》,首次將皮影人擴大到一米多高,實現(xiàn)了一次創(chuàng)新性的突破。2017年,李娟制作的三米乘兩米二的皮影“大鳳凰”驚艷亮相某運動會,由趵突泉小學的十名小學生共同舞動,深受觀眾喜愛。

《趵突泉傳說》用英語演繹中國傳統(tǒng)皮影戲,讓皮影戲越來越國際化;大型皮影舞臺劇《孝女移?!钒哑び鞍岬搅舜笪枧_上展示,孩子們身穿皮影服飾使二維皮影立體起來;皮影戲《芙蓉仙子》的舞臺擴大至八米,將皮影戲演出升華到大型舞臺劇的檔次,是一次重大的創(chuàng)舉……多年來李娟不斷努力通過皮影形式融合孩子們喜歡的音樂和語言,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并傳承非遺文化。

影動指尖 “荷花仙女”喚醒千年皮影記憶

李娟(中)樂于投身公益,今年元旦期間,曾為白血病兒童帶去皮影戲表演。本人供圖

皮影助力公益,愛心融匯傳統(tǒng)。2018年元旦,李娟帶著她心愛的皮影,為山東省千佛山醫(yī)院的白血病兒童獻上精彩的皮影戲,讓他們度過一個歡樂而有意義的節(jié)日。“今年小年,我會前往齊魯醫(yī)院,為住院的白血病兒童帶去一絲‘年味’。”這對李娟來說,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。

春節(jié)的腳步越來越近,李娟的身影也越來越忙碌,從大年初一到正月二十,她每天的行程已經(jīng)安排得滿滿當當,“從正月初七到正月二十每天晚上,我會在濟南趵突泉公園進行公益演出。”雖然是室外免費表演,天寒地凍,但是李娟卻爽朗地笑著說:“過年嘛,大家圖個喜慶,觀看傳統(tǒng)皮影戲,更有節(jié)日的氛圍。”

責任編輯:趙睿

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“兩新”政策顯成效 彰顯高質量發(fā)展新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(wǎng)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wǎng)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(wǎng)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(jīng)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(wǎng)全媒體廣告價| 聯(lián)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(wǎng)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