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海峽網>新聞中心>財經頻道>財經新聞
分享

這一次,機器人真的來搶飯碗了?

聚焦機器人大會:這一次機器人真的來搶飯碗了?

機器人大會現場,一名小朋友體驗放飛仿生鳥。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/攝

如果你仍然認為,人類的很多職業(yè),在短時間內尚不能被機器人所取代,那么可以來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逛逛。或許,原有的念頭很快就會被打消。

走進這個有著機器人界“達沃斯”“奧運會”之稱的大會,仿若置身于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機器人王國:仿生鳥在展廳上空“自由翱翔”,智能協作機器人在“搖頭晃腦”揮舞“三爪六臂”,手術機器人則在一旁安靜地 “穿針引線”主刀手術。在這個約5.2萬平方米的世界,700多件機器人正在輪番上演著人類的種種舉動:助殘養(yǎng)老、清潔掃地、寫春聯、送快遞、做翻譯、彈鋼琴、游泳、打拳……似乎,沒有哪只“飯碗”是它們搶不走的。

兩年前,中國機器人產業(yè)聯盟理事長、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,完全可以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機器人,置換掉大批工作崗位上的人工,這是“毋庸置疑”的。如今,他則給出一組更為明確的數字:過去40年,機器人對人類勞動力的替代率不到1%,而未來5到10年,這一比例將增加到30%。他說,機器人市場真正爆發(fā)的時間已經來臨。

“搶飯碗”,這一次機器人來真的了?

那些已經或即將被搶走的“飯碗”

“在我正式演講之前,請先將‘話筒’交給機器人。”

作為受邀大會主論壇的演講嘉賓,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、亞洲運營咨詢業(yè)務及物聯網負責人艾家瑞說完這句話,便向大會播放了一段視頻——機器人UMI正在意大利一家歌劇院扮演樂隊指揮,整個表演惟妙惟肖。他以此來說明,機器人科技和產業(yè)日漸成熟。

艾家瑞說,盡管各方數據都在表明,過去一年,機器人產業(yè)增速有所放緩,但真正走進機器人的世界就會發(fā)現,機器人技術還在不斷進步,機器人家族的成員也在不斷“繁衍”,這其中就有一些原本存在,但如今日益成熟的成員。

比如機器人指揮,機器人樂隊。

在工業(yè)機器人展區(qū),人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美妙的音樂,而后者就是由機器人樂隊演奏的。

這正是參加2019年央視春晚并與鋼琴家郎朗合奏的“網紅”樂隊。整個樂隊由13臺格力工業(yè)機器人組成,囊括了鋼琴手、吉他手、貝斯手、鼓手等各種“樂手”,能現場演奏民族風、流行風等6支曲目。據樂隊相關負責人介紹,這些機器人通過借助夾具,憑借高速、高穩(wěn)定性的特點,進行樂器演奏。

普通保安的工作,也有可能被機器人部分“承包”。在機器人大會的現場,既有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12所的智能安防機器人,也有優(yōu)必選公司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安巡士。

這其中,智能安防機器人已經“就職”于雄安市民服務中心、重慶前衛(wèi)集團示范區(qū)等多個社區(qū)和工業(yè)園區(qū),智能巡檢機器人安巡士也將在中關村(首鋼)人工智能創(chuàng)新應用產業(yè)園提供安防支持。

據智能巡檢機器人現場負責人介紹,該機器人有許多優(yōu)于人的性能,比如“不知疲倦”,可以24小時提供標準化的服務,“它不會完全取代人,但可以讓人更輕松一點”。

該負責人表示,在人機協作的場景下,露天巡邏的工作可以移交給機器人,而人主要是進行后臺監(jiān)測和遠程處置。

盡管科技的進步非??上?,但這位負責人坦言,這種人機協作的場景依舊屬于“弱人工智能”的范疇。

他告訴記者,機器人的功能是“聚焦而專業(yè)”,但“泛用性”不如人,比如,人類保安能做一些“幫人指路”等隨機發(fā)生的事情,但“尚未輸入此指令”的機器人就做不到這一點。他相信,科技的進步需要一個過程,這種“弱人工智能”的協作方式還將持續(xù)一段時間。

人類的安全便利或許更為重要

事實上,不只是人的“飯碗”,就連鳥、魚、狗等動物的“崗位”,也面臨著被仿生機器人取代的風險。

比如一款在現場引發(fā)多次圍觀的白色仿生鳥,翼展約兩米,體重卻僅有450克。它拍打翅膀,就能自主起飛降落,并實現可以靈活轉向的空中飛行或滑翔。

“它的功耗僅為25瓦,是一種高性能、超輕型飛行模型。”費斯托(中國)有限公司汽車行業(yè)大客戶經理白洋介紹,該仿生鳥成功地將高能效的技術與自然模型相結合,其實用價值在于,智能飛鳥用于直線和旋轉動作的耦合驅動技術,可用于水力發(fā)電機以及過程自動化中的新型驅動器。

現場還來了一條仿生狗,全稱是智能四足機器人。與人們經??吹降姆氯嘶臋C器人不同,它并不依靠輪子走路,而是通過其身下的四條“鐵腿”,外形更像“機器狗”。

該仿生狗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研制。技術人員李強告訴記者,這款“機器狗”能負重5公斤,在地震、泥石流等極端危險、人不宜進入的環(huán)境中,它可以獨立代替人執(zhí)行復雜而危險的救災任務,還可以應用于航天發(fā)射場監(jiān)測等任務。

“有危險,讓機器人上!”這一點,在特種機器人展區(qū)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。

操作員站在遠處的遙控臺上,遙控履帶式的“小黃人”消防機器人爬坡、越障、下臺階。在特種機器人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區(qū),這一場景引來眾人圍觀。

“我們的消防機器人目前已列裝全國30多個省市消防單位及石油石化系統(tǒng),并已參與數百次消防滅火實戰(zhàn)。”據該公司企劃部經理王志江介紹,他們研發(fā)了近20余款應用于不同滅火場景的消防應急救援機器人,一旦遇到火情,消防人員可遠程遙控機器人進入火災腹地,后者將火情參數傳回消防中心,消防人員再對現場火情進行分析,并操控機器人滅火。

談及消防滅火機器人的造價時,王志說:“現在有句流行話,‘不要問我落地價,因為生命無價’!”

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特種機器人區(qū)的一角,擺放著多種外觀頗具機械感的機器人,它們的應用場景也多是危險行業(yè),比如礦井、化工廠等。

這是安徽延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展區(qū)。該公司技術總監(jiān)張馳告訴記者,人機結合是未來工作的大趨勢,以礦井工作場景為例,預計未來3到5年內,煤礦可基本實現采煤、掘進、噴漿、運輸等作業(yè)“無人化”。

“為什么大家說起機器人就會很激動?就是因為它們可以帶來價值、降低成本、提高質量、增加勞動生產率。”艾家瑞告訴記者,更為重要的是,它們能夠做一些人類想做而很難完成的事情。對人類來說,相比一些崗位,顯然安全、便利的未來更為重要。

機器人和年輕的人類誰會成長更快

不過艾家瑞也坦言,雖然談及技術創(chuàng)新人們總是很激動,但如果實地前往一家制造企業(yè)就會發(fā)現,它們的成功往往只有30%的因素是依賴于技術,而70%的成功因素則依然需要人來實現,“所以我們不能忘記人,這個世界更離不開人類!”

按照他的說法,留給人類世界的難題,更多的是如何提升自身技能,提高生產質量、勞動生產效率等,相比之下,留給機器人世界的難題,則是如何變得更加智能。

這像是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一場“賽跑”。

事實上,從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,到諾基亞“未來工廠”的智能監(jiān)控,再到手術機器人、腦控外骨骼機器人等在臨床醫(yī)學和康復領域大顯身手……智能機器人時代正加速到來。

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茲維·席勒在主論壇上說,未來的機器人,不再是單獨工作的個體,而可以做到機器人之間、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交流和互動,是人工智能技術和機械學的多元融合。“是智能機器人,更是‘與人協作’的智能機器人”。

以煤礦作業(yè)的“無人化”為例,無人化并不意味著機器人和人類“搶飯碗”,而是機器人代替人類去完成那些不適合人類完成的工作。張馳告訴記者,機器人代替人類在危險環(huán)境中作業(yè),人類就可以從危險及重復性的工作中“解放”出來,再遠程監(jiān)控和操作機器人。

相應地,人類丟掉一些“飯碗”的同時,也會生出一些新的“飯碗”來。張馳說,正如汽車代替馬車之后,催生了一批汽車相關的新崗位一樣,未來的人機結合工作場景,同樣會催生大量新興人才。

機器人在不斷進步: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(fā)展,新型機器人可以自主學習問題的最佳處理辦法,完成更為高級的作業(yè)。

那人類呢?或許可以在屬于機器人的大會里“遇見”未來,找出哪些崗位注定會消失、被淘汰,哪些又是將引領人機共融社會的蛛絲馬跡。

至于是不斷吸收前沿科技的機器人學得更快,還是移動互聯網和5G時代的00后、10后成長得更快?我們拭目以待。

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 張茜 來源:中國青年報

責任編輯:唐秀敏

       特別聲明: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。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及時與ts@hxnews.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,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。

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
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
央行將合理確定SFISF每次操作量
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
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
一周熱點新聞
下載海湃客戶端
關注海峽網微信
?
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14 舉報郵箱:service@hxnews.com

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,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。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,拒絕盜版游戲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受騙上當,適度游戲益腦,沉迷游戲傷身,合理安排時間,享受健康生活。

CopyRight ?2016 海峽網(福建日報主管主辦)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-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20070802號
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(海峽網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
版權說明|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| 聯系我們| 法律顧問| 舉報投訴|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友情鏈接:新聞頻道?| 福建頻道?| 新聞聚合